古稀归来,仍是少年——听老校友讲那过去的篮球故事

今年的耐高篮球决赛已过去一周多的时间,而活动带来的那股子热乎劲似乎还未消退。几天以来,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各方纷纷发表感想。

其中,有相当一批老校友也在奔走相告胜利结果,笑得合不拢嘴!一位老校友亲自来到四中办公楼,恰遇刘校长,当面表达了他们对夺冠的喜悦心情。这批对篮球情有独钟的老校友,正是四中篮球校队的老队员。

当年,在老师兼教练的指导下,他们刻苦训练、拼搏进取,他们代表着当时四中的篮球水平,甚至引领了北京市的篮球辉煌。直到现在,虽已过了花甲之年甚至古稀之年,只要一说起篮球、说起当年的老师、说起在母校的时光,他们那自然流露的激动与怀念之情,着实让人为之动容。

“篮球是我高中重要的内容”
老校友的篮球故事

在热心校友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在微信上聚集了几位四中篮球队老校友。刚一进群,徐昌一师兄就说:“篮球是我高中重要的内容,特别高兴能和大家聊一聊。”这几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便一会语音、一会文字地聊起了当年的篮球故事。

最活跃的人当属徐昌一师兄,他记性特别好,聊起当年的很多细节如数家珍。他谦虚道:“上学时候我很喜欢篮球,于是韩茂富老师就让我去什刹海体校训练。可是自己技不如人,被放在了小班,没想到班上还有后来的著名篮球裁判高树颂。”谢国力师兄很快就补充道:“我记得您是前锋,您的底线跳投很准,实在佩服!”杨堪师兄也紧接着说道:“对啊,昌一非常擅长跳投,你可别谦虚。”想来也是,在韩茂富老师的安排下,徐师兄当过很多人的小教练,下一届的杨东胜、赵胜利等等,都跟徐师兄训练过。徐师兄水平可见一斑,帮助同学的无私精神也是令人佩服。

徐师兄谢过大家,继续回忆当年在四中和什刹海训练的往事:“那时主要队员有王文熙、秦梦如、林树、李包罗、袁塞风、孙捷、夏加坡等等。袁塞风是64届篮球队队长,能力很强,孙捷是1.98米大个子中锋,夏家坡是66届的领军人物,王占平是什刹海体校的队长,也是前锋。”说巧不巧,这时候王占平师兄就来了。徐昌一师兄开心的像个孩子,“数落”王占平师兄“让人好找”。王师兄笑呵呵的,听徐师兄提到了自己当年的故事,直接接过了话茬。他和孙捷、景水生两位校友,当初都不是四中初中的,只是一直在什刹海体校训练才相熟。

最初的教练是杨玉华女士,她是前国家女篮队长宋晓波的母亲,后来的教练是崔文仲先生,是建国初期北京篮球队的主力。那时的训练非常苦,可是因为同行的伙伴,一切变得美妙而有趣。所以初中毕业时,成绩不差的三人相约报考四中高中,想要继续延续友情、延续篮球梦。缘分有时候就是那么神奇,他们都成功了,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故事。高中时的他们,每一个周末、每一个寒暑假,几乎都泡在北京四中、什刹海和北海的篮球场上:一群十几岁的小伙子,在明媚的阳光下,日复一日挥洒汗水,只为自己一腔热血,义无反顾。

老教学楼

他们所有人的拼搏,为他们赢来了1962-1964年“北京市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和“北京市中学生三好杯男子篮球锦标赛”的全部冠军,甚至参加过北京市成人比赛,战胜过很多成人队伍,真真是天道酬勤。

此时,邰玉峰师兄也加入了讨论。他曾为篮球事业贡献了大半青春,当年从四中初中毕业后,就被北京青年篮球队选走,之后的44年一直在北京队参加比赛、当教练,获得了很多荣誉,也培养了很多篮球队员。

他说到自己刚进入四中的时候,真是完全不会打球。可是就是喜欢啊!想打球怎么办?就跟着校篮球队一起训练,认真体会韩茂富老师和吴济民老师的指导,不分昼夜,“凭着自己的付出、队友的帮助、老师的传道,终于算是实现了理想,一辈子留在了北京队。”说完,邰师兄咯咯咯的笑了,一听就知道是个好脾气的前辈。他那股韧劲,也不是一般人所拥有的。从一个“小白”,最终成长为一代篮球教练,他是自己的英雄,也是很多人的榜样。

一桩桩一件件,师兄们共同回想着当年的篮球队故事。徐昌一等都说道,他们曾经在四中篮球场见过当年国家女篮的著名中锋杨洁。原来,当年老校友们曾经与中国国家女篮进行过几次比赛,其中一场友谊赛是在四中打的,当时的女篮有李世华、高琪、梁学纯等人,杨洁作为女篮前辈,大概是到场指导和观看。所有四中人信心满满开始了比赛,却没想到友谊赛结束时,他们输了三、四十分。几位老校友相互感慨着,当年还是太年轻也太过自信,其实自己的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场比赛后他们也反思和总结,归纳自己打球中的问题,为了更高的水平而持续奋斗。

功不唐捐与胸怀天下
老校友中的篮球名人

随着师兄们的不断回忆,两位校友成为了大家的热门话题。

其一是邰玉峰师兄。邰师兄作为一代篮球人,可谓功绩累累。从运动员到教练再到领队,他一直任劳任怨。在他担任教练期间,培养过我国著名中锋巴特尔,是巴特尔的启蒙教练。当年十几岁的巴特尔,从蒙古来到北京,邰师兄带了他四年,不仅要亲自训练和培养他的篮球技术,还要教他读书写字,照顾他的起居生活,实在是名副其实的“师”“父”。

巴特尔后来成为首个获得NBA首发的中国球员,并成为首个夺得NBA总冠军戒指的中国球员,这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却鲜有人知道在他的成长中,我们的四中老校友邰玉峰所付出的一切。除了巴特尔,邰师兄还培养了单涛、杨军等几名中国国家队的高大中锋,培养了40多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而在1999年北京篮球队改组后,他还担任了北京青年男篮的领队。从邰师兄身上,我们看到了四中人执着的“傻劲儿”,正如刘长铭校长演讲中曾说,一件再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将其作为事业、信仰、甚至生命,坚定地做下去,做到极致、做到完美、做到独一无二,这便是成功。

另一位校友,就是贺龙元帅之子贺鹏飞将军。他是四中1960届初中毕业生和1963届高中毕业生。徐昌一师兄回忆说,1962、63年的时候,四中篮球队的比赛总是高三打前半场,高二打后半场,贺鹏飞一直是高三上场队员的后卫,大家的关系也慢慢熟络起来。

当年四中篮球队能和中国国家女篮打友谊赛,贺鹏飞是出力联络和组织的关键人物,为的就是让大家有这样的机会和专业运动员多多过招。说到这里,谢国力师兄贡献了一段小插曲:当年四中篮球队的一个特点就是高干子弟比较多。除了贺鹏飞,还有傅洋(彭真之子)、杨东胜(杨成武之子)等。

毕业后的贺鹏飞将军一直在推广体育运动,发扬体育精神。他进入海军工作之后,一直兼任海军体育运动委员会的主任。他带头组织了一批具有海军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带着队伍在国际和国内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是母校常提到的,四中“耻独为君子”、“胸怀天下”的精神。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础上,感染身边人,兼济天下。这种精神始终在四中流传,延续至今。

贺龙与贺鹏飞

“先生带着我们玩儿”
老校友回忆篮球恩师

当杨堪师兄把今年耐高篮球联赛的胜利结果和新闻报道转发给老朋友们的时候,大家纷纷感慨。徐昌一师兄说:“七十多岁校友祝贺祝贺!今非昔比,当年我们在东长安街体育场赢25中胜男2中的时候,都是韩先生带我们玩儿。”

一个“玩儿”,说的实在精妙。之所以老校友们能为了篮球始终坚持,甘心付出,一切都因为热爱,而热爱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这项运动,放松地训练,放松地玩儿。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传统,与两位恩师——韩茂富老师和吴济民老师,是万万分不开的。

谢国力师兄说:“四中篮球传统得益于两位国际、国家级裁判的高训练水平和见多识广。我见韩老师训练中锋的假动作转身跳投,非常实用有效。……听说韩老师刚解放时是名动京城的木乃伊队的骁将,后来又成为中国仅有的两名国际篮球裁判之一(另一位是王长安先生)。”

这一说不要紧,杨堪师兄马上接过了话。他说四中老师都是体育全面手,无论田径、体操还是球类,样样拿得起。同时每位老师又有自己的专长:叶其鋆老师的田径特别好,跑、跳、投俱佳,还有棒球也很专业;吴济民老师专长是篮球,迟文德老师擅长足球,韩茂富老师则是篮球、体操和队列都很棒。

恩师韩老师是体育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课堂组织能力强,讲课有条有理,尤其注重队列教育和练习。韩老师常说:“队列练习是基本功,练习时需要学生全神贯注,要有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劲头,队列的整齐划一实际是学生基本素质的反映。”每每练习时,韩老师对每项指标都有具体要求,而杨师兄觉得,训练中的他们雄赳赳、气昂昂,真正体现了四中蓬勃向上的精神。

师兄们再提到吴济民老师,是为体育、为篮球贡献一生的人。八十年代中期,吴老师患了心肌梗塞症,经抢救虽恢复了正常生活,却再也不能教课。可是学生们依然常常在操场边见到他。一日,寒风凛冽,学生们在球场热火朝天地比赛,就见吴老师身穿军大衣,坐在长凳上笑眯眯看球,还时不时指导一下学生。校长见状怕他在生病,劝他回家去,他说:“篮球场就是我的家。”又有一次女生的篮球赛在新街口中学,吴老师又去了,可是这次却真的倒下,再也没有回来。吴老师一生挚爱,他的英灵也永远留在了篮球场之上。

话到此,大家不免有些伤感,都陷入了缅怀恩师的情绪中。杨堪师兄赶紧讲了个小故事缓和气氛:据说当年苏联国家女篮来华与中国女篮比赛,是韩茂富老师在场上主吹,吴济民老师坐镇裁判台。临近终场,比赛难舍难分之际,两位暗中串通好,停表加时间,却被苏联队发现并提出抗议。后来吴老师被降级为一级裁判。在那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中,他们这样的爱国情怀,不禁让各位师兄又好笑又佩服。

徐昌一师兄接话道:“韩老师不仅仅是裁判和教练,还是场上打球的队长。他技术全面,投篮特别准确。我记得他说过,后卫是场上的灵魂;中锋是轴,要围绕他打球;前锋则是拼命三郎,拼命得分。”

“2014年9月30日,那是爱祖国运动会,我代表我们届同学参加了韩老师铜像的揭幕仪式。”杨堪师兄补充到。“可惜啊,我们那么多优秀的老教练,真的应该每人都有铜像,是对他们的纪念。”邰玉峰师兄不无感慨的说。

1964届毕业生为韩茂富先生铜像捐款
韩茂富先生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几十年时光如水,恩师的教诲和言行,历历在目,一如昨日。当年的他们亦师亦友,共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如今斯人已去,但是他们传授的精神却永远影响着后来人。

一直以来,四中不仅有懂得感恩的校友,也有着“以人育人”的老师。老师们就是四中人的一个个标杆,他们的严于律己,他们的眼光格局,他们的悉心细心,也是四中代代相传的精神。

未完待续

老校友们的情谊延续、四中精神的延续

就在师兄们畅谈的第二天上午,曾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副局长、多次率领中国篮球代表团参与重大国际赛事的袁塞风师兄致电并表示,真的很感激四中对他的启蒙和培养,也很怀念大家对于四中体育的热情。因此他意欲不限于篮球,力邀各专业的体育校友,择日聚会。不能出席的,也希望安排视频交流。

老校友们的篮球故事,点点滴滴都是四中人的印记。也不知是北京四中的魅力凝聚了这些人,成就了他们,还是他们的坚韧不拔,成就了四中篮球、四中体育。或者说,本就没有什么互相成就,引用师兄的一句话:“虽然我们青春不再,但我们为没有虚度光阴而感到些许欣慰。”在四中的时光太美好,在潜移默化中便成为了四中精神的传承人。转头再看现在篮球队的师弟们亦如是,他们付出了努力与坚持,挥洒了汗水,书写了青春与辉煌。不忘初心,坚持热爱与理想,他们传承了四中人最简单而又最难得的精神。

这就是延续。四中之梦,我们,都会继续做下去。

关于作者: 四中校友

E-mail:szxy@bhsfer.org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