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校史概略1987-1997年

1987年9月27日举行了建校八十周年大庆活动,5300多名校友回校参加了校庆。中央及北京市领导人王震、李锡铭等出席了庆祝大会,陈云、彭真、徐向前等为校庆题词。学校和校友会编印了《北京四中建校八十周年纪念册》和《北京四中校友通讯录》,拍摄了《八十周年校庆》彩色电影。

同年,高三学生张燕平获第18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铜牌奖。

1987年举行了北京四中第一届教职工运动会。举办了北京四中第一届艺术大奖赛。

1988年学校制定了《三年规划》,强调立足于四中的实际,坚持继承发扬四中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注重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坚持抓好常规工作与开展教育科研相结合;坚持全面科学的管理与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相结合。同年,四中改为三年制高级中学。学校教师进行了职称评定,评为高级教师者49名,占教师人数的40%。

1988年接待外宾参观团31个,共513人。刘秀莹校长赴英国、瑞士访问。

1989年,学生宿舍楼建成,大操场修好,至此,新校舍全部竣工,总建筑面积25600平方米,共投资1600万元。新图书馆藏书10万册。学校广泛开展课外活动。高二学生燕京获第20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银牌奖。

重视体育锻炼是四中的传统,1989年获男子篮球北京市高中联赛冠军、北京市三项球类赛篮球冠军和北京市”振兴中华杯”篮球冠军,第一次获”三连冠”。连续12年被评为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

北京四中校友促进教育基金会于1990年2月成立。其宗旨是鼓励尊师重教,发扬”四中精神”,促进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1990年全校有学生1006人(男586人,女420人),高中三个年级共23个班。全校教职工240人,其中教师123人(男63人,女6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12人,大专学历11人。

1990年,四中学生参加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团体操表演。高三学生张朝晖获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奖。本学年度在国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学科竞赛中,共有100多人次获全国或市级竞赛一、二、三等奖;3个集体获市级团体奖。高三学生张翔获北京市高考理工科”状元”。1990年应届毕业生290人参加高考,共有284人被录取,升学率为98%。其中有215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升入清华47人,北大23人。最后一届初中三年级学生毕业,至此,结束了67年的高、初中六年学制。

从1990年起全校学生实行统一校服。

1990年10月邱济隆接任校长。11月四中男子篮球队在广州获全国中学生男篮竞赛第五名。

1991年9月学校制订了”1991-1994年三年规划”。三年规划修正和确定四中力、学指导思想为:坚持发扬四中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发展学生个性相结合;坚持抓好常规工作与开展教育科研相结合;坚持全面科学的管理与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相结合。

1991年10月总务处固定资产核实,图书馆藏书106268册,教学仪器8276件,电化教学设备500件,体育器材346件,乐器92件。

1991年10月李裕浙任党总支书记。12月30日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教职工迎新年文艺演出会,全体教职工均参加了演出。

高二学生夏磊获1991年第22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奖。

1992年3月学生食堂实行营养配餐,为全市第一所试行学校。4月,北京市教育局督学室来校三天,进行全面督导检查。5月和10月在四中分别召开了全市中学外语和数学研讨会。10月国际校长会议80余名校长来校开会、参观、活动一天。12月学校教代会通过了第三次结构工资改革方案。

1992年9月27日,举办了85周年校庆活动,返校校友3500多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等参加了大会。陈云、荣高棠等为校庆题词。雷洁琼、中宣部副部长聂大江等为刘景昆、张子锷先生纪念铜像落成揭幕。校友参观了8月份刚翻建完工的老校长室。出版了纪念刘、张二老的纪念册《一代名师》和《北京四中》简介画册。

四中建校85年来,共培养毕业生26000余名。

1992年高中毕业生328人,其中25人保送升入重点大学。303人参加高考,理科考生247人,平均成绩568分;文科考生56人,平均成绩467分。北京市理科考生前50名中,四中占18名;文科考生前50名中,四中占12名。文、理科共有261人考入重点大学,占考生总数的86%。其中考入清华86人,北大28人。

高三学生郑页获第24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奖。学校表彰并宣传高三优秀学生秦占良同学的典型事迹。

1992年底中共北京市第七次代表大会,邱济隆被选为中共北京市市委委员。

1993年四中被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培养特长生成绩显著”学校。同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评为”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同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高中课程改革试点学校。

1993年9月学校颁发了第一届”施乐奖教金”和”施乐奖学金”。获奖教师5人,获奖学生9人。

1993年9月美国帕克市帕克中学师生一行12人和澳大利亚悉尼市俄斯肯波克中学师生一行24人同时来校访问,三国三校的师生一起联欢。

1993年11月四中男子篮球队以邱济隆校长为团长,一行15人赴台湾访问,和台北市南山中学等校进行了友谊比赛。同年学校派王思敏等三名英语教师分别赴美国、澳大利亚进修英语一年或半年。

1993年2月22日北京四中校友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学者冯至教授病逝,享年88岁。

1994年2月邱济隆校长率四中学生访美团赴美国犹他州帕克市回访了帕克中学,受到热情友好地接待。

1994年我校获”全国中学生篮球赛”第四名、获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首都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1994年9月学校制订了”1994-1997年三年规划”。

1994年9月全校教职工在金台饭店共庆第十个教师节。同年12月校友代表一百多人在柳泉居开会庆祝校友会成立十周年。

从1994年开始,北京四中不参加北京市统一会考。

1995年四中高考成绩优异。高中毕业生330人,其中保送清华、北大等校16人,参加高考314人(文科67人,理科247人)。我校文科高考人均542.55分,理科人均570.85分,继续双双名列全市第一。考入重点大学占87%。北京市文科前50名中我校占12名,理科前50名中我校占20名。段楠以610分获全市文科状元。考入清华、北大者共168名,占毕业生51%。考入清华大学93人,北京大学75人,北京医科大学23人。我校毕业生分别考入全国42所大学。

1995年招收高一新生403人,来自134所中学。录取分数线600分为必录线,590分为选录线,居全市重点高中校录取分数线之首位。

1995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为我校青年教师开设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班,不脱产学习三年,经国家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学位。我校有28名青年教师参加该研究生班学习。

1995年9月,邱济隆校长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校长。

北京市政府拨款270万元维修校舍,前期装修图书馆和食堂。图书馆前厅为花岗岩地面。我校自筹资金在操场西北角建筑一座综合楼。

日本佐贺北高中430名师生于11月来校参观、联欢。两校学生在礼堂表演了节目,在体育馆进行了篮球比赛。

1995年获北京市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模范学校。

1995年8月我校为支援老区,免费招收了山东沂蒙老区四名初中毕业生来京上高中。

1995年11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江泽民和部分中央领导来四中视察。北京市委书记尉健行、市长李其炎陪同前来。江泽民主席说:”久闻大名(指四中),如雷灌耳。到这里来,真是三生有幸。”邱济隆校长汇报了四中的基本情况。江主席和老师座谈后,参观了校园,离校时和老师一起合影留念。视察历时约一小时。

1996年高考,我校考入清华90人,考入北大82人,人大18人,升入重点大学的占毕业生86%。高考成绩为全市第一。

1996年中考,我校提档线是600分,610分为必录线,仍为全市之首。

暑假一年一度的班主任研讨会在校举办,然后赴山东长岛旅游。从1991年起每年均有数名教师获校友基金会奖励,赴香港、俄罗斯考察访问,今年有六名教职员赴泰国旅游考察。8月国际图联大会在京举行,部分代表来四中图书馆参观。

四中合唱团获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合唱节二等奖。

8月底,教学楼、科技楼修缮完毕。

9月成立了”九十周年校庆筹备组”。
9月底邱济隆校长等四人赴丹麦、瑞典、挪威工作访问。
我校12名贫困学生首次获”助学工程”助学金。
12月28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97北京四中音乐会。
1997年5月。全校掀起迎香港回归庆祝活动热潮。
1997年6月,为迎接90周年校庆,校友会向母校捐款修建了老校门,重建了漱石亭。学校修建了操场主席台和旗台。综合大楼竣工。

关于作者: 四中校友

E-mail:szxy@bhsfer.org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