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校友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刘铁岭(2009.10.24)

我受校友会第四届理事会委托,向大家报告工作。


校友会第四届理事会自2004年10月至今五年来,始终坚持校友会的宗旨:”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发扬四中的优良传统,为办好四中共同努力,为振兴中华互相鼓舞,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在各位理事共同努力和广大校友热情支持下,在母校领导、师生的关怀帮助下,校友会与校友促进教育基金会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以协助母校搞好百年校庆为突出重点,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协助母校搞好百年校庆
母校领导重视发挥校友会和校友基金会的作用,校友会和校友基金会积极主动配合母校,参与百年校庆的筹划和组织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发动广大校友为百年校庆和母校的建设,捐款捐物,表达对母校感恩之情。五年来,广大校友累计捐款2,317,423元。校友会、基金会用部分捐款修建了庄重、有特色的新校门、制作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年表》大型壁画,协助母校完成了崭新的《北京四中教育发展史》展览的布置工作。各届、各地校友纷纷赠送母校各种纪念品:如”树人百年”木匾、紫檀木制”百寿图”、神州飞船模型、战机战舰模型、电机教具、玳瑁标本、苴却砚、老校门钢笔画等等。已故校友薛传薪的家属遵照他的遗愿捐款20万元,由校友设计、制作了栩栩如生的拔河铜雕,取名”团队”,矗立在操场边,鼓励同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还有近百名校友向母校捐献了近千册自己的著作。学校图书馆设立的校友著作专柜,展示了包括王行国、夏培卓著的十二卷《华夏五千年名人胜迹》丛书、张顺江的《决策学》和《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大型丛书、李敖的《李敖全集》、李先登的《商周青铜文化》、张肃文的《高频电子线路》、周克的《八十年见闻》等等。还有不少校友自费购买图书精品赠送母校,如82届旅美校友侯燕秋捐赠了百余册英文名著。

2.为母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制作百年校庆纪念品、纪念刊、音像资料等贡献力量。母校领导高度重视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成立了由刘玉山校友牵头,聘请文化艺术界的专家组成的校园文化顾问组,为四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总体的精心设计的方案;玉山等专家还亲自参与了景点的具体设计与制作。迎接百年校庆,四中校园里创建了训诫石、无名志士碑、奥运纪念石、文化连廊、”团队”铜雕塑、”雄风”大型浮雕、”艺术之源”漆画、”中西文化交融”浮雕等等,展示了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不少校友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了大力,如王之璘等校友为文化长廊雕刻的铭文进行了大量书法创作;徐振铎校友协助母校更新建设校史馆,全力投入从设计、审定方案到采买用品、监督制作质量的全程工作。他还承担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年表》大型壁画的内容征集、画面设计、制作质量监督的全程工作。为纪念百年校庆,学校出版了《百年四中》纪念册,学校委托夏培卓老师担任主编。她为这部厚重精美的纪念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四中校友》报的各位编辑、记者为纪念册搜集提供了上百篇文章和几百幅照片,功不可没。在录制《百年四中》光盘的过程中,几十名老领导和校友积极配合采访录制工作,有的校友百忙之中自费从外地赶来接受采访录制。

3.在校友中组织开展”四中精神”大讨论。25年前,1984年12月9日四中校友会成立之日,校友们发自肺腑地在贴满整墙的壁报上大书:”振兴中华——尚我四中精神”,此次百年校庆,学校确定的指导思想是”弘扬优良传统,尚我四中精神,开创辉煌未来”。为了探讨母校有哪些优良传统,四中精神的真谛是什么?以期形成共识,促进母校的发展,校友会配合学校在校友中开展了”四中精神”研讨。通过召开校友座谈会、在”四中校友”报开辟”四中精神大家谈”专栏、采访多名历任老校长和校友,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大家从办学、教学、教育、求学、校风等多方面、多角度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初步综合校友们的共识,大家认为:”四中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四中百年发展进程中所形成、体现的精神,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深化、升华。”四中精神”是四中人的精神,四中人包括负责办学的校领导、负责教学的老师、服务教学的职工和来校求学的学生。”四中精神”是存在于四中各方面的优良传统中的共同的实质,其核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四中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振兴中华而办学、教学、求学。四中人应是民族振兴的”前卫队”。

4.配合母校组织百年庆典活动。从2007年9月29日到10月2日,百年校庆共组织了四场活动。百名校友代表参加了29日的庆典;近万名历届校友分届段参加了9月30日、10月1日、2日的校友返校庆祝聚会,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和祝贺。四中校友合唱团在三天中,演出三场,他们以饱满的激情、精湛的技艺,唱出了四中广大校友爱国、爱校的深厚感情,激起校友们的共鸣和赞赏。《四中校友》报和《四中校友网站》为百年校庆出了专刊、专版。

二、发挥校友作用,支持母校发展。

由校友捐资设立了多项奖教金、奖学金。叶孙福校友捐资设立了”贻东奖教金”,尹志尧、解延风、张亦涛校友捐资设立了”中学生创新奖”,宋心鲁校友捐资设立了”杨滨校长奖教金”。5年来四中教职工中有千余人次获得”园丁奖”及各种单项奖;65名学生获得”创新奖”;15名离退休教职工获得杨滨校长奖教金,对母校师生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此外,1980、1990年代的校友捐款设立的941、947及天元法律奖学金也在运作之中。发挥校友的资源优势,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如北京奥运会前后,多次请参与申奥活动的校友返校,参加接待国际奥委会官员来校参观考察活动。每年配合学校请升入高校的校友返校,举办”学长助学日”活动。配合学校有关教育活动聘请著名校友如朱之鑫、于丹、何芳川、安永玉、尹志尧、吴燕生、蒋效愚等回校作报告。邀请汶川地震发生后,立即从美国赶到灾区参加志愿救助行动的李赛校友回校向全校同学讲自己的亲身感受。校友会、基金会关心退休的教职工,以深厚的感情投入资金,支持四中老教协开展活动。为西城区老教协主办的《西城文苑》”四中专集”提供资料。

三、加强校友间的联系工作。

校友会设专人管理校友联系工作,不断补充校友联系信息。与学校配合连续8年登记所有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联系信息。2007年和2009年学校与校友会邀请参加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校友代表返校参观校园、征询意见。2007年利用学校访台机会,在台湾媒体刊登广告,与以李敖为代表的台湾校友建立了联系。校友会还为校友与学校联系或校友之间联系铺路搭桥;协助学校为多名校友提供在校证明;为各届校友开展活动联系学校提供活动场所。开展校友联谊活动。校友会每年春节前举办各届校友代表的联谊活动,已形成传统。此项活动由先前的几十人参加到这几年300余人参加,校友代表们与老师、现任校领导欢聚一堂、畅叙友情,表达对母校的热爱和祝福,其乐融融,其情感人。此项活动能持久开展与几位热心的校友捐资捐物分不开,特别是李三友、赵康、姜云、王颖慧、张晓彤、赵胜利、舒仲、陈哈尔等校友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年有不少以届、班为单位举办的规模不同的校友聚会,据不完全的了解,有50届、52届、53届、54届、58届、60届、61届、63届、64届、65届、66届、70届、71届、72届等都成功地举办了联谊活动。还有不少以地区、学校为单位组织的校友聚会:如南京、广州、西安、哈尔滨等地,北大、清华、北师大等校。这种形式的联谊活动是校友会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

四、坚持办好《四中校友》报。

《四中校友》报是四中校友会和基金会主办的内部刊物,自1999年重新改版以来,始终贯彻校友会的宗旨,成为联系、沟通校友与母校和校友之间的桥梁、纽带。近五年来,出版了31期,免费赠送在校师生、邮寄各地校友。其间采访了历任校领导、教师、校友106位,在”艺术殿堂”栏目,刊登了20余位校友、老师的美术、书法等作品,配合百年校庆出了专刊,及时报道了母校师生和校友会、基金会的重要活动,刊登了大量校友来搞、开辟”学生园地”刊登了在校学生的好文章。校友报得到了广大校友和校领导、有关部门以及校内师生的热情支持帮助。为办好报,谢荣楚、徐晓鹰、阎世宁、张乃久、张雪强等负责编辑、记者的校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郭媛丽、杨立民校友将每期几千份的报纸及时寄发给广大校友;校友会会长对每期的内容严格认真地审阅把关;聘请老校友,新华社原《半月谈》主编秦殿杰每期严把文字关,并请他给编辑、记者专题讲课,对提高采访、编辑水平起到指导作用。2008年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指示,《四中校友》改由学校主办,仍由基金会出资、校友会具体负责,刘长铭校长亲自审核把关。按出版局的要求,每期印发份数由9000份减为5000份,为此适当调整了发放情况,尽量保证广大校友的需求。

五、坚持办好四中校友合唱团。

第一届四中校友合唱团是由刘晓陆副会长倡议并具体负责组织,由基金会资助,于1999年6月27日成立的。合唱团由雷克庸校友任团长兼指挥,李文艺老师任副团长,凌青云老师曾任艺术指导。合唱团按照校友会的要求,努力办成四中校友”愉悦情怀的乐园,精神文明的净土,艺术修养的殿堂,团结和谐的集体”。合唱团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得到众多校友的关爱,钟家轮、李彦章校友给予了鼎力资助。刘晓陆校友代表校友会为合唱团的组建和管理做了大量工作,凌青云老师在任期间对合唱团尽心尽力进行了艺术指导,李文艺老师在合唱团的组织管理和提高团员声乐基础知识方面做了周全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团长兼指挥的雷克庸校友,他是我国著名的声乐专家,凭着他对母校的热爱和回报的愿望,对合唱团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坚持对我们这个业余合唱团,按照专业的要求,耐心地对团员进行严格科学的训练,使大家逐步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一定的声乐知识。在全团上下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提高了演唱水平,积累了一定的演出经验,能够演唱几十首中外名曲(其中包括用俄文、意大利文演唱的歌曲)。2004年以来,继荣获第五届中国(广州)老年合唱团金奖后,2004年5月获北京市第一届合唱比赛中年组第二名;2005年6月参加北京市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合唱比赛,获得银奖;同年8月经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推荐,合唱团赴厦门参加全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合唱比赛,获大赛银奖;合唱团还多次参加校内艺术节活动,与校内师生同台演出,展示四中校友昂扬美好的风貌;百年校庆的演出,为校友的欢聚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2007年10月担任了8年团长兼指挥的克庸校友因年龄、健康原因请辞后,校友会继续委派刘晓陆副会长牵头组建第二届校友合唱团并兼任团长,由曾为第一届校友合唱团做出重要贡献的王强和陈健校友担任副团长,聘请杨乐乐女士担任合唱团指挥,经过对参报校友的考试选拔,于2008年秋,建成第二届四中校友合唱团并正常地开展排演活动,在2009年校友春节联谊会上,合唱团演出了精彩的节目。

六、坚持办好四中校友网站。

四中校友网站,是由校友会领导,基金会出资,由张季略校友创建和负责管理的,已建成10年。网站努力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不断加强与广大校友的联系、交流;经常性地通报校友会、基金会的工作,校友活动和母校各方面的情况;并随时接受校友的反馈信息和来稿。近年来网站不断尽力增强信息的丰富性、时效性、相关性、资料性、易用性。配合百年校庆活动,2007年网站对校友名录进行了全面改版,增补了自1912年以来所有校友的名录,内容更加完善,同时制作了班级列表和年级列表两套网页,从而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查阅方式。为了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网站自2001年起逐年组织应届毕业同学进行登记,并在他们离校前即选定本班校友联系人,在网站内设置了各届校友的”毕业纪念册”,至今9年共登记了约4600名校友较完整的资料,为校友会联系校友开展工作提供了方便。随着报道内容的不断增加,网站加强了相关信息的分类和交互链接,新的内容即时添加、相关信息及时链接,并对已有的大量内容进行全面整理,分类编列出多种专题列表,使大量信息成为可用的资料,努力成为方便实用的信息资料库,提供给广大校友。校友代表们:四中校友会已经成立了25年,她必将伴随母校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百年而不断发展。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下届校友会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校友会领导班子的建设。

成立校友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建设。为了校友会长远的发展,我们建议:经校友代表会通过,由母校在任校长兼任校友会会长,统筹校内工作和校友会工作,并建议选派得力干部负责经常联系校友的工作,与此同时,由校友代表会推举校友中适当人选担任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在会长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校友会工作。

二、坚持四中校友会与四中校友促进教育基金会密切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四中校友会是校友的联谊组织,基金会是四中校友为促进教育,赞助母校建设和校友会开展工作提供财力支持而建立的独立法人团体。两会宗旨一致,各有侧重,分工协作,携手共进。两会领导成员适当交叉任职;两会两块牌子,工作人员一套人马。两会工作人员坚持贯彻已确定的守则:”发扬四中精神,深情回报母校,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敬业奉献,遵章守纪,努力开源,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热情待人”。

三、坚持校友会宗旨,进一步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

要珍惜广大校友对母校、对师长、对同学真挚的情谊,按照他们的意愿办事,更广泛地联系不同届别的校友。校友会成立25年来,校友成员有很大变化,从原来以上世纪50、60、70年代校友为主体,逐步向80、90年代乃至新世纪之初毕业的校友为主体过渡。北京各高校和各地方原先建立的四中校友组织也因负责人年老、人员变动等多种原因发生很大变化。建议今后在保持老校友联系的同时,更加着重做好近30年毕业的校友的联系工作;并适应新情况做好与各高校、各地校友与境外校友的联系工作。广大四中校友是母校得天独厚可资开发利用于母校建设的珍贵人力、智力资源,有巨大的潜力。建议校友会配合母校更有计划地进行有效开发。适应新形势,根据校友们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坚持办好《四中校友网站》、《四中校友》报、四中校友合唱团。

衷心祝愿母校在承担振兴中华重任,培养造福民众英才的崇高事业中再创辉煌!衷心祝愿校友会与时俱进,永葆青春活力,再创佳绩!衷心祝愿广大校友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生活幸福!

关于作者: 四中校友

E-mail:szxy@bhsfer.org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