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重建中的遗闻趣事

        四中重建中的遗闻趣事 北京四中的前身是顺天府中学堂,成立于1907年,是满清末年建的最早的中学。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校舍确实已经破烂不堪,大部分是平房,雨天教师打伞备课、判作业。社会上流传“别看四中校舍破,能教出好学生”。唯一的一栋二层教学楼,据说(到底哪年建的?还请刘铁岭老师帮助回忆)是解放后最早建造的中学教学楼,西南角地基下沉,楼房已经出现裂缝。

       四中校舍破旧是有目共睹的,西城区房管局集中一年的维修资金,都投给了四中,也仅仅把自行车车棚子改造成几间简易办公用房,修缮校舍实在无能为力。

     以地皮换资金改造校舍是当时可行的办法。找到石油部管道局合作,在大操场北端临街划出一条地,建居民楼几家分住。他们答应帮助四中盖教学楼。管道局又联合另外两单位,共同出资。合作协议经过几级领导单位批准,最后报到市政府待批。筹建工作同时展开,一百多万块红机砖已经运的操场。多亏了听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北京要首先办好几所重点中小学,马上终止协议,演了一场“三国演绎红楼梦,梦醒戏散一场空”。

        当年,景山学校就是用这种模式,改造了校舍,如果四中一条道走到黑,四百米跑道可就没了,岂不成了卖校贼!?

      四中改建提上日程,委托北京建筑设计院八室负责设计,工号81—397(1981年第397号工程),建筑师黄汇、结构工程师程玉柯。设计标准是二十年不落后。她们确实竭尽全力搞设计,以当“四中人”为荣。建筑设计的要义是人造环境,首先要求做到环境宜人,最高标准是环境育人。她做到了,还得了奖。写了一篇总结:四中建筑设计—关于六边型。刊登在“北京四中人”栏目里。

       其实,六边型教室并不神秘,无非是把视距、视角不好的地方切出去,就成了六边型,保证每一个座位都有好的视角、视距,每一位同学都感觉上课很舒适。

       失败的控光玻璃,把教室的玻璃设计成一面带棱的,阳光透过折射,到天花板反射照在课桌面上,既克服了教室的炫光,保证课桌面上照度达到100勒克斯。还有利于同学专心致志听讲。结果是同学产生压抑感,使用半年全部更换普通透光玻璃。

      北京市级领导对四中重建工程,十分重视,据燕纯义老师回忆:北京市长曾在四中校长室召开现场办公会,要求市属56个委办局,支持首先办好的中小学工程,李恩浩、燕纯义出席了会议。从此四中重建工程上马。

       因为市政供热,久攻不下,体育教研组长、市人大代表韩茂富老师,请市长陈希同在1983年7月亲自到校现场办公,当场拍板,把四中重建工程,列为市属重点工程,按时督促进度和检查质量。

为给四中建游泳馆,白介夫副市长,如果经费不足,我带你们去化缘,也要给四中建游泳馆。

        施工单位: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不敢怠慢。施工最大的困难是学校不能停课,在操场北头临建一排教室,施工顺序先建教学楼后建科技类,总算克服了困难。更重要的事,压市热力公司,保四中城市热力统一供热。当时市热力公司经理,叫苦不迭。市长拍板之后,热力公司确实克服很多困难,在东南角建一个热力小室,保证了热力供应。

       四中市政工程,屎壳郎变叽鸟——一步蹬天:双气—管道煤气,热力供暖;东西双路供电,免去检修停电之苦。污水往西接大市政管网,自流式排出。

       记得一天晚上,时间应该在列入市属重点工程之后,我和燕纯义到副市长张百发家里拜访,汇报四中重建工程进展情况。他看施工图很细致,发现厕所没设计门,说:告诉黄汇,厕所必须有门,不然得不上奖。所以四中厕所都有门,都是在通教室的楼外侧,楼里没有味。当汇报四中要建游泳馆的时候,他说:很困难,因为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用自来水太浪费。一般不再批准新建游泳馆。当听到四中现有两眼井以后,很高兴,认为可以建,还出主意把体育馆与游泳馆摞起来,建议找校友帮助画草图。游泳馆建设一波三折,摞起来超高,遮挡北边阳光,市规划局要求必须征求北邻单位意见,当时是中直招待所,我去请求他们支持,很顺利签了字盖了章,四中过了规划局这一关,可当中直招待所改为金台饭店要翻建的时候,那位同志确埃了批评,因为遮挡阳光确实是问题。施工也是难题,因为承重太大,最后研究采用张拉预应力施工法,解决了困难。

        市领导还指示海关,免关税进口两套德国生产的电教设备即语言教室设备,还有一架日本制造的大型天文望远镜,仅次于北京天文馆那一架。当时唯四中建一座穹顶教室。

       应该记住地理教研组长郭玉如老师,亲手画制大地球仪,放在科技楼。 是北京展览馆办展后的淘汰的东西,长时间扔在先农坛体育馆,久经风雨,球面锈迹斑斑,没花钱白拉回来的。

       物理组张陞老师,按四中旧貌,制作一个大沙盘,

放在校史展览室,新旧对比,不尽遐想连篇、无穷回味。

四中校舍重建参与者 李树泉       

摄影:孟学成                             

关于作者: 四中校友

E-mail:szxy@bhsfer.org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