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福来老师为人朴实稳重,像山一样可靠;做事有激情且具效率,像风一样富于感染力;教育有创意敢创新,像火一样敢于破旧立新。” 这段话发自四中校长助理陈年年,当闻听《四中校友》报刚刚采访了秦福来,正在撰写采访报道,他有感而发,对多年来共同奋战在学生工作“战壕”里的老搭档秦福来发出了由衷的赞誉。
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秦福来老师是北京四中地理高级教师。2015年,我受《四中校友》报指派曾经采访过他,彼时,他任职高中部年级组长已达六年之久。根据他的经历,我以《从“留守儿童”到学生的全天候守护者》为标题,撰写出采访报道,刊登在《四中校友》报第122期。当年守护着全年级400多名学生的年级组长,现在已经升任负责全校工作的学生处主任,“全天候”守护着全校上千名学生的安全。
地理教学大有可为
2006年,秦福来老师获得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后,即入职北京四中。当年,四中的李京燕老师从众多毕业生中一眼相中了充满活力的秦福来,并担任了他的师傅,手把手带起了这位来自河北的后生。李京燕是全国首位地理学科正高级教师(教授级),她对爱徒评价道:“成为‘四中人’是秦福来的福分,他用心力、用行动珍惜着这份幸运,以主人翁意识、担当意识、挑战承压意识、积极行动意识来回报这份幸运。他不计得失,只享受努力成长的过程;他用智慧化解了众多的‘疑难杂症’,他把各种难题当作调味品,品味其中的各种滋味,吸收营养,丰满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们四中需要这样的活力青年、思考青年、行动青年来传承接棒,继续书写永远的四中。”
秦老师以师傅李京燕为榜样,一直坚守着地理教学这块阵地。因为他知道:地理专业是个特殊的专业,是研究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尤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地理学的地位更加凸显:它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会为我们展示人和事物如何在地球上出现、分布和发展,它从时间、空间和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观察世界,解决人地之间的关系,继而关注我们后代居住环境质量,它有着多么广博的探索空间呀!
尽管那时的地理学科处于“尴尬地位”,地理在高考中的份额消减了,地理教学在中学经历了“几下几上”,始终处于边缘位置。秦老师依然记得:高考时,他凭着“朦胧意识”报考了地理专业,而同班几十个同学中,除了他和另一个同学,其他同学都是调剂到地理专业的。不管地理教学在中学的地位如何,秦老师深信: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是一门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学问,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秦老师对地理教学的热情没有消减,对地理教学的探索研究没有中断。他总结道:中学的地理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梳理出清晰的学科主线,把握准学科的核心方向,实践训练学科的基本方法,不断强化地理视角和地理的应用价值,并通过地理专题演示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秦老师讲课从来不会照本宣科,再难、再抽象的知识在秦老师的讲授下都会转化成一幅幅清晰、直观的画面。他将知识串联整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现象的同时,探究出其背后的因果关联,将看似散乱甚至有些枯燥的概念串联起来,强化了学生的地理视角和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的丰富,更渐渐形成系统科学思考问题的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地理视角和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令秦老师欣慰的是:随着政策和考生观念的变化,地理学科终于翻身了,重回应有的位置,开始“热”起来了,在高考分数的占比也从过去与其他学科分享成绩,到独占100分的位置了。
秦福来老师从李京燕教授那里得到了真传:地理学科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也是一门特殊的、偏实践的专业,它研究的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区域地理、旅游地理;具体包含:人口变化、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土地管理、气象环保,等等,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强,又均涉及到可持续发展。在信息化时代,地理教学更加大有可为,更可“大施拳脚”。地理教学信息来源丰富,展现更直观。作为地理教师,秦老师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善于把常识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融为一体,因此他的地理课和他的师傅李京燕一样深受学生欢迎。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讲授什么科目,只有他有一颗博大的心,那么他的学生就将终生受益。秦老师在教师岗位上不只想到教学,还着眼于长远,关注着学生各方面的培养。我们都知道:教师曾经给予的能够与未来接轨的东西,能够在日后实践中得以实际应用的东西,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最珍惜的财富。
学生管理工作大有可为
从班主任做起,再到年级组长(我把年级组长称为“大班主任”),学生处副主任、主任(我把学生处主任称为“总班主任”),秦福来老师积累了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可谓是“学生工作的专家”了。秦老师深知: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管好物容易,要管好人就必须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他从自己成长经历和一双儿女的成长中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秦老师把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贯穿于工作始终,同时,他深知:教书育人是一项漫长而细致的行为。人的培养是不可能仅仅通过一项活动或一件事一蹴而就的。因此,高质量的、有意义的修学实践活动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我们四中的教育理念是:以人育人,共同发展。“以人育人”不仅包括教师育学生,也包括学生育教师和家长对教师的帮助。以人育人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是师生平等基础上情知互动的生命历程。“共同发展”则将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文化共同体,这不仅是指学生要达到一定的成就,也指学校得到发展,教师得到发展,家长得到发展。
据我所知:我们四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部门,一个是教学处,负责全校的教学工作;另一个就是学生处,承担着全校的学生工作。别小看这个部门,全校大情小事,只要涉及到学生的事,事无巨细,都要归口到学生处,由学生处负责经办、处理,或参与解决。作为学生处主任,秦福来老师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与各个班的班主任、各个年级的年级组长,再加上各位任课教师,同心协力,共同承担起家长交予他们的重担。我尊称他们为“学生全天候的守护者”!他们引领着“均衡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他们把最好的学识无私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他们的目光不止在“状元”,更是在全体学生,因而连年创出北京市高考平均分第一的佳绩。要知道,做学生工作的教师基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每时每刻都会收到学生或学生家长的微信及电话,或咨询、或请教、或感谢,有时还要协调解决学生家长的家庭矛盾,这也从另一方面看出了家长对他们的信赖。
学生处的工作繁杂多样:新生入学分班要负责,就连学生校服的制作、学生餐厅的卫生与安全管理也要参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抓,学生的心理咨询要管,学生社团的批准和管理要把关,学生会的换届要组织,学生成人仪式活动要组织,团委学生会微信公众号要推送,做合格“四中人”的教育更要常抓常新,… …。
据校长助理陈年年介绍:“北京市第四中学公众号”是隶属于北京四中学生会的新媒体信息平台,这个公众号始建于2017年,以即时发布校园活动、展示学生生活,实现有效的师生沟通为宗旨,设置有《学生来信》、《四中故事》、《线上提案》、《国旗下讲话》等固定栏目。截至目前,共拥有五千多用户,每篇推送都有数千的阅读点击量,在校友中有广泛的转发量,已经真正成为一个在广大师生间有影响力的校园信息平台。据秦福来老师介绍:这个信息平台虽然工作量很大,但平时仅由学生处两个半老师负责,学生处工作效率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疫情期间,作为学生处主任,秦福来老师立即率领一班人马投入到战“疫”中。这是对学生工作的一次大考,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形式,学生处的工作必须随之调整,以适应新形势,尽最大可能去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情况要了解,家庭情况要知晓,这就要加强学情调查,及时分析、指导改进教育教学策略与安排。秦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份《高二年级延期开学阶段学情调查结果反馈》,学情调查列出了12个问题,包括:客观评价学生自己本周网学情况,自主学习的难度是什么,下午在线答疑能否满足学习需要,自己在学校安排之外还用于学习的时间及开展的活动,选一个词表达这段时间的状态。本次学情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410份,从整体来看,85.4%的学生对学校整体安排基本满意,这反映出各学科对全年级学生学情把握是基本准确的。各位班主任工作到位、高效,绝大部分学生呈现出积极稳定向好的态势,可见高二年级学情基本面好。这是继续开展网络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入职四中,除了完成自己本学科课程的授课,每位教师都要从班主任做起,这是每位教师的基本功。我们四中于2021年首创了“班主任节”,以致敬班主任,让班主任岗位成为光荣和被期待的岗位。今年首届班主任节以“杏坛春晓”命名,寓意:教师的工作就像春天的清晨一样美好,充满着期待和幸福。本届班主任节以四中学生国乐团演奏《立志》拉开序幕,播放了学生社团4TV拍摄的《师爱 感恩 成长》,(北京四中国乐团和4TV是四中二十多个学生社团中影响力较大社团,深受师生关爱。)秦福来老师讲述了班主任老师们的教育故事,勾勒出四中优秀班主任的工作面貌和班主任具有用心、共情和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红色支教游学大有可为
北京四中的素质教育在北京市一直领先,首创了“学生发展中心”,并归口到学生处负责管理。“任何空间皆教室”,我们四中一贯秉持校园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的拓展,延伸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局限性,打破学生对学习空间局限性的认识,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使他们能够听到各种施教的声音,能够接触到丰富的现实世界,使学生学会把社会中各种现象都作为教材,把社会里的每个人都作为老师。当学生在学校获得的本领能够服务于未来时,教育就是有效的。
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打造基于实践共同体的体验式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北京四中教育价值体系》提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要渗透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们四中以培养学生具备优秀品格和忠诚国家及团体为宗旨,从2007年起就开展了“人文游学课程”,这是一门校本综合实践类课程,也是学校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领学生走出去,走到更广大的时空中,就需要在游学主题、游学安排等方面做出精心设计,否则,就成为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旅行。
秦老师向我们展示了2021年四中的红色游学和红色支教:今年是以“青春向党,奋斗强国”为课程总设计,高一年级学生分别赴甘肃、江西,贵州进行了红色游学,激发出红色血脉,并从中汲取力量。高二年级分赴河北、山西进行了乡村义务支教,赓续了红色血脉,并为乡村义务教育发挥出绵薄力量。每支游学队伍都由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全程陪护、指导。我们可以在四中团委学生会公众号中看到:游学计划制定中的秦老师和其他教师所付出的辛劳:他们为同学们制定了详尽的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路线名称及内涵阐释。他们还为没有出过远门的同学们列出了所携带物品的清单,细到所带零花钱数和卫生纸。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前夕,红色游学的同学们分别到了江西的井冈山、贵州的娄山关、陕西的延安,重走了长征路。同学们感言:我们为什么要接受红色教育?我们需要一场这样的活动,去点燃、去释放。我们为什么要徒步?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超越过去自我的满足,而是对自己过去前所未有的惶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的挑战。学生家长积极支持学校的安排,他们认为:红色游学这种特殊教育方式是四中独具匠心的德育教育方式,为孩子们上了一堂思想方面最生动的教育,磨练了孩子们的意志。四中完成且超额完成设计目标,四中赢了!这是四中教师用责任和担当为孩子们构筑的成长守护墙,为四中学子们守护着一个崇高的教育家园。
四中高二年级四百多名学生和高二年级党支部的33位党员和教师分赴山西、河北的16所乡村学校进行了红色支教,这是在完成国家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下有益的教育形式,是实践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今年,秦老师带领高二学生赴河北临西进行了红色支教,这是秦老师精心选择的支教点,为同学们提供了一种相对较长时间浸润式的活动体验,目的是让四中学生了解乡村现状,理解乡村教育生态,全面客观认识中国教育全貌。秦老师们深知:高层次的情感体验是需要设计的。在活动中,产生由内而外的、触及灵魂深处的思想,产生内在的驱动力,产生一种信念、一种信仰,这种信念可以持续终生,这就是德育课程的最高境界。只要走出去,让眼光放长远,我们的教育就会是生动的、有力的!
在临西的老官寨中学和育才小学,同学们变成了老师,“榨干头脑去备课,拉下面子声情并茂地去讲课”,做了一件让自己难忘且有益终生的事。他们走出北京,了解农村的基本国情,感受学习和生活的差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走好成长成材、报效国家之路夯实理想和信念。
在支教学校,同学们像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下乡劳动那样,身背行李,住在学校,过起了不曾有过的朴素生活。
他们没有了挂在脸上的疲惫与困倦,消除了面对作业时的敷衍与烦躁,不再彷徨乏力,取而代之的是跟随内心、昂扬斗志,是讲台上的专业与专注,是课下与乡村孩子们相处的亲切与温和,是发现问题后的讨论与反思,是以终为始复杂而深刻的感受。
朱伟老师与秦老师一起赴临西,他介绍了当地身兼四所学校校长的张希治,张校长的故事让同学们动容,他扎根农村三十年,以实干、睿智、执着、创新精神书写着教育传奇。身为四所学校的校长,他还肩挑起初三一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语文任课教师。老官寨中学操场黄土砂石覆盖,光秃秃的小树苗突兀耸立着,育才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里物质贫瘠,但是师生们精神富饶丰厚,这是一个贫穷但严于律己、积极向上的“好地方”。即便潦倒,却依旧践行严格的制度(“这些纪律背后藏着很多无力和无助,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牵着孩子们保持正轨。”)。“那里的孩子们有一种自发的、原生的可爱,虽看不清未来,却善良真诚”,他们早读、宣誓,一天十节课,他们居然还认领了各自的小树苗,悉心照料。四中的师生见证了难忘的升旗仪式:微微倾斜、锈迹斑斑的旗杆,效果一般的音响,升旗学生略显业余的操作,师生严肃地注视着一下一下上升的国旗,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唱着国歌。在他们坚定的、闪闪发光的眼中,在他们求知若渴、渴望关爱、渴望改变生命轨迹的眼中,四中师生看到了他们对祖国的挚爱与自豪。在这样的相互影响中,支教的同学们以乡村教师为师,以乡村同学为师,以乡村环境为师。
正如校长助理陈年年在临行前所说:“咱们的乡村社会实践是一个极其奢侈的活动,不仅仅是四中的老师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付出,实践基地也为此做出了太多并不为大家所知的牺牲,来全力配合我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有许多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希望同学们感恩知足,更要有知不足的扎实行动。”同学们在支教期间的表现令秦老师们为自己的学生感到自豪,也看到了四中教育的成果,更觉得学校和老师们的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在支教活动中,学生们思考最多的是:“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高二(4)班刘珂宇同学感言:在老官寨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我想孩子们教给我的,比我带给孩子们的多得多。一周也许无法改变,但是没有这一周,什么改变也不会发生。刘珂宇同学在结束支教前,为老官寨中学写出了上千字的《校园规划》,给出了具体建议和详实的规划图。高二(7)班的冯禹璇、高二(10)班的杨子潇、高二(4)班的刘凯岩等同学都在自己的日志里留下了感言:我们四中没有一大早起来的早操,没有“早拿饭就要站着吃”的规定,更没有时常断水断电的宿舍和尘土飞扬的操场。我们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严格但不苛求的校规。我们今后将会加倍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同学们更是悟出一个道理:要尊重不同行业的从业者,因为他们掌握着你所不具备的技能,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也有他们独特技能和过人之处。只要我们不具备同样的能力,就没有评头论足他人能力的资格。秦福来们感到欣慰:孩子们又成长了许多! “在北京四中当老师大有可为”,这是每一位四中教师的心声。四中的“秦福来”们,在四中这块“福地”,把他们的“福气”带给了每一位四中学子。 (67届校友 刘国庆)
正如校长助理陈年年在临行前所说:“咱们的乡村社会实践是一个极其奢侈的活动,不仅仅是四中的老师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付出,实践基地也为此做出了太多并不为大家所知的牺牲,来全力配合我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有许多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希望同学们感恩知足,更要有知不足的扎实行动。”同学们在支教期间的表现令秦老师们为自己的学生感到自豪,也看到了四中教育的成果,更觉得学校和老师们的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在支教活动中,学生们思考最多的是:“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高二(4)班刘珂宇同学感言:在老官寨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我想孩子们教给我的,比我带给孩子们的多得多。一周也许无法改变,但是没有这一周,什么改变也不会发生。刘珂宇同学在结束支教前,为老官寨中学写出了上千字的《校园规划》,给出了具体建议和详实的规划图。高二(7)班的冯禹璇、高二(10)班的杨子潇、高二(4)班的刘凯岩等同学都在自己的日志里留下了感言:我们四中没有一大早起来的早操,没有“早拿饭就要站着吃”的规定,更没有时常断水断电的宿舍和尘土飞扬的操场。我们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严格但不苛求的校规。我们今后将会加倍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同学们更是悟出一个道理:要尊重不同行业的从业者,因为他们掌握着你所不具备的技能,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也有他们独特技能和过人之处。只要我们不具备同样的能力,就没有评头论足他人能力的资格。秦福来们感到欣慰:孩子们又成长了许多!
“在北京四中当老师大有可为”,这是每一位四中教师的心声。四中的“秦福来”们,在四中这块“福地”,把他们的“福气”带给了每一位四中学子。
(67届校友 刘国庆)